隨著人們對于家居環(huán)境品位日益提升,“家居飾品”也成為了裝修裝潢時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部分,如果說硬裝為骨,軟裝為肉,那家居飾品就是讓居室這個“美女”婷婷裊裊,傾國傾城的“眉梢眼角的萬種風情,耳鬢廝磨的鶯歌燕語”。但家飾在我國仍然是一個新興的市場需求領域。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,國內家居飾品行業(yè)正處于發(fā)展中的初級階段,生產,流通、消費者引導等各大體系均不完善。未來如何發(fā)展,沒有任何即成軌跡可循,無論是業(yè)界還是消費者都充滿了濃厚的觀望情緒。就目前狀態(tài)來看,家飾產品仍然停留在專業(yè)市場中,對于“平民市場”仍然顯得路漫漫其修遠,究其原因,主要是關鍵的“三槍”還沒有打響。
第一槍打破觀念桎梏
大部分消費者都會在購房到裝修這個過程中消耗大量資金,但是如果要求他們批量購置家飾產品,很多人仍然覺得“不值”,更多人傾向于這一部分盡量壓縮投入,對于最終效果,自然也并沒有太高的要求。
對這個問題,全工商聯裝飾業(yè)協會副秘書長張曉霞表示:“家居飾品是可以體現主人品位的東西,這就需要生活美學的教育,國外有很多這方面的欄目,我相信國內也會很快出現的,因為人們對美的向往是不會停止的。剛才說到對消費者的消費認知階段的引導,其實我覺得家居飾品涵蓋的領域太廣了,但是是有層次的,首先家紡、畫、花,再往后面走,裝飾性特別強的雕塑也好、花瓶也好,包括花藝也好,這應該是隨著這個步伐來走的,因為前面的一部分有一定的實用功能,后面的實用功能比較弱,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!
漆明堂馬宏鈴總經理也對此深有感觸,她說:“我覺得現在消費者比較盲目,尤其普通消費者,他們來到我們這里會覺得什么都好漂亮,但是就不知道什么是適合他的,我覺得這和老百姓兜里的錢和欣賞品位相關,比如說很有錢的人,可能愿意把它消費的幾十萬的家具整套搬回家,但是對配飾這方面,不一定有這樣的理念,這種東西不是短期之內能馬上改變,就需要一種引導!
宣威公司新聞中心
|